Friday, August 31, 2007

肺癌無所遁形 新檢查技術更準更安全

【明報專訊】肺癌是癌症家族中的「大阿哥」,死亡率一直居首,八成半患者知悉患病時已屬晚期。檢查肺癌能否像檢查子宮頸癌那樣,有安全可靠的方法及早診斷呢?醫學界現在便把焦點放在「熒光氣管鏡」(Autofluorescence bronchoscopy)上。

「熒光氣管鏡」與一般「白光氣管鏡」的不同之處,在於診斷早期肺癌或癌前病變的優勢——熒光氣管鏡比白光靈敏2至6倍。正常氣管在熒光氣管鏡照射下產生熒光,而有癌變的氣管所產生的熒光較少,其中以綠色熒光的減少較為顯著,醫生從而辨認哪個位置出現癌變。

及早發現非典型細胞源頭

港大醫學院瑪麗醫院 是本港唯一提供熒光氣管鏡診斷的醫院。港大在5月的記者會上指出,他們替62名由其他醫院轉介來的病人,以熒光氣管鏡檢查,事前他們的痰液樣本全驗出非典型細胞,經白光氣管鏡及電腦掃描,均未能找出問題源頭,而熒光氣管鏡則發現5人(8%)患肺癌,其中3人更屬「零期」(癌症分期由零至四期,零期是原位癌,在「零期」發現,未來5年生存率高達九成半)。

熒光氣管鏡最新檢查結果見於港大與衛生署 胸肺科合作的研究上。這次的研究對象是衛生署胸肺科門診的300多名病人,他們本身因肺結核、咳血或慢性氣管炎等胸肺疾病接受治療及跟進。以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因他們患肺癌的機會較常人高。300多人中,一半願意留痰化驗,一半不願意。結果發現,留痰化驗病人當中,六成多有非典型細胞。當進一步以熒光氣管鏡檢查後,找到了7個肺癌個案,其中6人(即85%)屬早期,包括3名屬零期的患者;不願意留痰化驗病人中,也找到8人患肺癌,但屬早期的只有1人。

負責研究的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兼港大內科學系名譽助理教授林冰指出,除了香港,南韓 新加坡 、內地、台灣 都已在臨牀應用熒光氣管鏡,以診斷早期肺癌。可惜,熒光氣管鏡尚未成為普及的肺癌普查工具。現時不少私家醫院提供肺癌的普查套餐,所用的工具只是低劑量電腦掃描。

文﹕姜素婷

編輯:陳子樂

(明報) 08月 27日 星期一 05:05AM

無創子宮肌瘤治療新突破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腫瘤,每二十四名婦女中約有一人受影響。現時,一般以微創手術將肌瘤消滅。有私家醫院即將引入最新治療技術,以磁力共振導向聚焦超聲波方法,對付子宮肌瘤,患者毋須開刀及住院,治療效果拭目以待。

女性若發現陰道出血、經血過多或經期過長、性交痛楚、不育及尿頻,已有可能患上子宮肌瘤,應盡快找醫生檢查。要治療此症,傳統以藥物抑制或將腫瘤甚至整個子宮切除,近年則以微創方法將腫瘤萎縮。隨着醫學進步,養和醫院 將於9月引入最新的磁力共振導向聚焦超聲波技術,為患者提供無創治療。新技術採用高劑量的聚焦超聲波破壞子宮肌瘤,不影響周圍組織,是一種非入侵性的診療方法,病人毋須開刀、不用全身麻醉和住院。

此外,治療通過磁力共振掃描進行,在沒輻射 情況下,醫生可清楚觀察病人體內器官的立體影像,從而準確確定治療位置,更安全地進行治療。

  文:紅茄子 圖:星島圖片庫

  「子宮肌瘤治療新突破:由微創到無創」講座

  日期:8月30日(四)

  時間:6:30pm至7:30pm

  地址:養和醫院2期4樓演講廳

  主講:陳煥堂醫生查詢:2835 7878

  (健新知)

(星島) 08月 28日 星期二 03:30AM

點分真假藥?

【明報專訊】藥物是真是假,不能開玩笑。服下假藥,分分鐘延誤治療,間接危及生命;水貨藥在運輸與儲存兩方面沒有保證,可能影響藥效。到底,怎樣才知道所買的藥不是假貨水貨呢?


藥物跟普通商品不同,由生產、包裝、儲存至運輸,都須符合當地國家衛生法例與藥物生產商的指定程序,以確保藥物處理符合規格。在香港,處理藥物的公司或代理商/分銷商,均受嚴格監控﹕

1、合資格的牌照

負責處理藥物的公司或代理,必須持有衛生署 發出的牌照,包括發給處理藥物批發事宜的「毒藥批發牌照」、發給專門處理危險藥物(如安眠藥)的「供應危險藥物批發商許可證」,或處理抗生素產品事宜的「抗生素許可證」。不同牌照的要求不一,署方將於發牌後以例行與抽樣方式巡查持牌機構。

2、環境控制

負責儲存與運送藥物的公司,須嚴格遵守藥物處理程序,如溫度監控。藥物於儲存倉內受到24小時溫度監控,有關系統設有警報與後備設施,以防系統失靈時能應變。需要冷藏的藥物在運送過程中,得到特別處理,如以裝有冷藏系統的車輛運送,並於送交各大藥房時,以特製的保溫箱儲存。

3、生產商的嚴格監控

除本地法例外,多間國際性製藥集團均設有嚴謹的內部程序,令各地代理商/分銷商於處理藥物時能遵守同一專業標準,確保藥物的品質。受監管程序包括,如何處理過期藥物、包裝破裂之藥物或危險化學藥(如化療藥)的運送程序等,控制極嚴格,並定時進行內審以確保程序有效執行。

水 貨 假 藥 成分質量不明

由於香港容許水貨(或稱平行進口)貨物,很多人誤以為水貨藥物也是合法的。其實,平行進口藥由於包裝沒有經過香港衛生署註冊,故屬違法。此外,水貨藥的運送和儲存,未能保證符合上述的嚴格程序,其間更有可能會被太陽暴曬而影響藥物品質。

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水貨與假藥分七大類,包括止痛退熱、失眠、生髮、哮喘 、減肥、勃起功能障礙與抗真菌洗髮露。假藥成分不明,質量存疑,一旦誤服,後果可以十分嚴重。服用不含任何活性成分的假藥,雖未至於對身體造成即時傷害,但對長期病患者如糖尿病 與高血壓病人來說,等於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直接影響病情的控制。

另外,由於假藥品質控制欠佳,成分可能跟真藥有偏差,甚或每一顆藥丸的成分也有別,從而影響患者的病情。如果假藥內含有有害物質,對病人健康更會造成即時影響,更可能影響患者終生健康。

防 偽 標 籤 納米技術留字

為了保障市民健康,對抗假藥,藥物生產商積極於產品包裝上,加添新的防偽技術,以茲識別。例如有藥廠在旗下產品貼上納米防偽標籤。納米防偽技術是利用激光束,把數據或文字以肉眼不能分辨的大小打在標籤上,市民可要求店員提供手提顯微鏡,檢視標籤上的小字來區分。又有藥廠在藥盒上貼上漸變色彩防偽標籤(本港紙幣亦採用相同的防偽特徵),或在包裝上印上正貨密碼,讓消費者可在網上驗證真偽。

事實上,生產商不時在報章雜誌刊登廣告,教育市民如何辨別真偽。此外,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的「藥物資訊系統」(網址﹕http://www.derchk.org/),詳列有關藥物的藥理、副作用和服用注意事項,部分藥物有圖片以供查閱。

文:註冊藥劑師鄧懿能

插圖:森林

圖:麥兆豐、姜素婷

編輯:元敬德

(明報) 08月 28日 星期二 05:05AM

儲存藥物小百科

【明報專訊】藥物出售至消費者手上後,儲存的「重任」即由他們負責。藥物的儲存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必須冷藏,如胰島素 或部分已稀釋的抗生素藥水;

第二類﹕應存放於攝氏25℃以下的地方;

第三類﹕可存放於一般室溫中。

留下包裝 方便追查來源

在家裏存放藥品時,需留意以下各點:

  • 保留藥物包裝與說明書,方便追查藥物的生產批號和有效日子。如果對說明書上的內容有不明白的地方,市民可持單張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 藥物應放於乾燥與陰涼處,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 內服藥物與外用藥物需要分開存放,並最好跟食物分開擺放,以防交叉污染;
  • 如藥物包裝上註明必須冷藏(例如指明要存放於2至8℃),應放進雪櫃內保存;
  • 其他沒有註明必須冷藏的藥物,則不要放進雪櫃內,以防藥物取出時形成「倒汗水」,因而受潮影響藥效;
  • 藥物應存放於安全地方,最好上鎖,以防止兒童誤服。

(明報) 08月 28日 星期二 05:05AM

淺談耳鼻喉﹕強力音樂,青少年的聽覺危機

【明報專訊】聽力與音樂的關係絕對密切,當美妙悅耳的旋律傳入耳裏、鼓膜,再傳進內耳至細胞、耳神經、腦幹,由大腦接收與分析,我們便可感受到音樂傳遞的感染。
音樂的理解與聽力發展同時進行,有些人天生敏感,稍經訓練,便達絕對音準(perfect pitch),給這些人彈奏一段樂章,他們可準確無誤地把音節背誦出來。

研究顯示,中國人的絕對音準是西方人的三倍以上,原因或與語言有關。中文與西方語文不同,我們的語言有聲調的變化,普通話有四聲,廣東話有六聲,本質上每天說話時,我們均與音樂作伴。

110分貝音樂 半小時損聽覺

強力節奏的音樂剌激大腦顳葉,顳葉也是情感區,把音量擴大是釋放情感的反應。可是,人體對這有保留,強烈的節奏足令內耳耳蝸的主細胞疲勞受傷,聲音愈大,受創愈大。在90分貝的強烈音量下,暴露8小時會影響聽力;身處100分貝的環境下兩小時,已可影響聽力;在110分貝之下半小時,聽力已受損。筆者參與的耳聽心言基金最近對本港青少年的一項調查也發現,不少青少年有聽力問題,其中過度聽音樂也是一種潛在危機。


正確護耳應從小做起,例如耳垢懂自然排出,不應使用棉花棒或其他外物清潔耳朵。在嘈雜環境中工作或耍樂,應配備耳塞或耳罩。欣賞音樂時,應以舒適聆聽為重。遇到耳痛、長期痕癢、耳鳴、耳分泌物、耳垢阻塞影響聽力等問題,應向醫生求助,不應胡亂用藥。

文︰香港中文大學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教授唐志輝

電郵︰knowent@ent.cuhk.edu.hk

(明報) 08月 28日 星期二 05:05AM

健康100分﹕胸口疼痛與心臟病

【明報專訊】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心臟病 是本港位列第二的健康殺手,僅次於排列首位的癌症。2005年因心臟病死亡人數接近6000人,而冠狀動脈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更是引致心臟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它也對公共醫療體系構成沉重負擔。

不少病者在感到胸口疼痛時,都憂慮自己是否罹患心臟病。究竟怎麼樣的胸口疼痛,才是心臟病的先兆?事實上,要判斷胸口疼痛是否由心臟病引起,有時並不容易,因為有不少胸口翳悶、疼痛的原因,可由胸部肌肉痠痛與胸骨發炎等較小的毛病引致。但是,醫生還可以透過問診與身體檢查,從而評估心臟病的機會,以決定是否作進一步的測試。

冠狀動脈心臟病引起的痛楚,通常位於前胸中央,又似被壓住般,並在活動後出現。這些痛楚在休息後可得到紓緩,痛楚亦同時可擴散至肩膀與下顎等地方。至於胸部肋骨或肌肉造成之疼痛,則較為局部,也較少擴展至身體其他地方。

定期檢查 盡量找元兇

患上冠心病 者的高危因素,包括家族成員曾患心臟病、男性、年齡漸長、抽煙、高血壓、糖尿病 、膽固醇過高、肥胖與缺乏運動等。雖然前三項因素不能逆轉,但是其他因素卻可以用簡單的方法加以控制,包括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和戒除煙癮等。

故此,如果已經證實患上以上長期疾病的患者,需定期作身體檢查與接受針對性治療;而不明所以的胸口疼痛者,亦應請教家庭醫生,作詳細問診與檢驗,以盡早找出疼痛元兇,對症下藥。

文﹕香港中文大學 社區及家庭醫學系臨牀主任黃至生醫生

(明報) 08月 28日 星期二 05:05AM

愛滋感染單季新高

【明報專訊】衛生署今年第二季愛滋病病毒感染個案達111個,突破3位數字,成為歷年單季最高的感染數字,並於季內發現一個新的感染群組,當中8宗個案全經由「男男性接觸」感染,他們的基因十分相近,不排除於短時間內互相傳染。署方形容,愛滋病毒正在本地傳播。

發現同志傳染新組群

繼06年初發現一個男同性戀者集體感染的群組後,衛生防護中心今季再發現一個新的感染群組,令群組增至3個,共有87人受感染。衛生署特別預防計劃顧問醫生黃加慶表示,新群組的8宗個案是於去年7月至今年5月呈報,年齡22至42歲,較第一及第二群組年輕。


「他們的基因排列非常相近,顯示來源有關連,有可能是一傳一或一傳幾,甚至8人的病毒來自同一源頭,於短時間內迅速傳播。」他指8人均是男性香港居民,全部經「男男性接觸」感染,但無法追查他們是於哪些場合或什麼情况下受感染。

至於第一群組的感染個案,則由累積的53人增至66人,「在3個月內增加13個案,加上這是自願呈報的,一定是下限,可見病毒感染的速度很高」。05年底至今,本港已發現3個感染群組,黃加慶表示情况令人擔心,形容愛滋病病毒正在本地迅速蔓延。


今季新增的感染愛滋病病毒人數達111人,是自1984年有紀錄以來單季新高,累積感染人數增至3400。新增感染個案中,34.2%經由同性及雙性性接觸感染,較往年的26%高出8.2個百分點;經由異性性接觸的感染比率則由往年的49.1%減至32.4%。

同志指安全宣傳不足


升讀大學二年級的男同性戀者Terry(化名),認為學校及政府只着重提倡安全的異性性行為,對教授安全的同性性行為明顯不足,他只好靠上網自學。

香港彩虹行動創辦人張錦雄認為,同志感染愛滋病毒的人數上升,可能是因為政府廣告或學校甚少提及男男安全性行為,亦有部分男同志對結伴買安全套及潤滑劑感尷尬,或因無避孕必要而不採取安全措拖。

關懷愛滋行政總監黃慧筠認為今次的單季感染新高是一個警號,希望政府能將資源更有效地用於高危社群。

(明報) 08月 31日 星期五 05:10AM